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间失格》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讨好型人格、表演型人格,感觉太宰治就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才会让这半自传体的小说写得如此真实。但是也让人感觉惊诧的是,这种讨好型的人格都或多或少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呈现着。不管承不承认,不管喜不喜欢,他所描述的那种悲催人生的确有触动人的地方。或许所谓正常人就是间歇性的精神病,而精神病也是偶尔恢复的正常人。
“人间失格”,丧失了做人的资格,当人活的还不如一只狗自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出自于本心,可能就真的是生而为人不值得了吧。这个世界从来不允许我们任性妄为,从我上班开始才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讨好和表演,变成别人心目中想成为的那个样子,而去压抑自己的人性,或许也不是什么值得让人称赞的做法。
我们与精神病之间的距离,只在于我们可以安慰自己、抱抱自己,告诉自己“其实你是很好的”。文章的后记里这样介绍他,"他对现实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他的懦弱,拒绝一切妥协,也是他的骄傲。他曾在书中写道,不抵抗也是罪吗?这是他最后的骄傲,但是要知道骄傲是七宗罪之首。”后记的评价一锤定音,颓废从来不是屈从于命运、不抵抗的理由。你不屑于无聊的乐观主义,正是我信奉的。世界的悲观与无望从来不会因为我们的作为而变淡一些,但是我们的快乐可以自己选择,这种快乐可能仅仅源自于一顿饭、一首歌、一朵花开的时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2此时午夜12:43分,我从南部回家,在只有两节车厢的火车上读完此书。挪威的极昼让黑夜无黑。一个人的旅行也变得明亮起来。我远离所谓的束缚,世人认为的自私,就这样按自己的意愿走走停停看看。像木心先生说的散步到远方。身在远方,心在这本书上。
我不认为太宰治丧。这个认为是后来被改观的。我读他的第一本书是《小丑之花》,那时我认为他丧,还给按了个高级丧。可越读越发现他根本不丧,只不过是我们强加给他的,或许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生活如果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就开始否定。我们是先否定别人,而太宰治是先否定自己。
这个男人毫不犹豫地爱着,但又是及其恐惧的怕着。应了那句得到即失去。他了解女人,生活,自己,他人,同样也不是百分之百了解。如果是,他为何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人间一趟啊,一定不要失格。哪怕别人再伤害自己,再看低,再否定自己。
此书结束,对你的爱和痛也暂时中断。还会回来继续阅读太宰治的其它作品。在悲痛中乐观,哪怕自己受委屈,也愿意。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干燥的冬天顶着酸涩的鼻腔翻开了这本书,看到这句话时不由得浑身打了个寒战,内心像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在发声,在共鸣。
太宰治的文字是那样的平静忧伤却又如明镜一般令人自省。《人间失格》充满了对自我的否定,但绝对不是颓唐的消极主义,而是过于高尚而面向破碎的理想主义。
全文的触动,我想多半是来自叶藏那封闭的内心。叶藏从出生就开始掩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一直用虚假表演的外表去迎合他人,迎合这个世界。“因为我更像一个怪物,很想普普通通活着像个人,但社会一直把我当成怪物。”把叶藏内心的那股无力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那般小心翼翼地活着,用这种作戏的方式,保住他那颗纯粹的圣洁的心。这是被死亡之海的无尽歌曲所环绕的灿亮的生命之岛啊!这股黑暗社会中的清流亦在做着奋力的抵抗——生错了世界——错的不是出生者,而是这个世界。
正如许多人说的那般,《人间失格》短短几万字却充满消极,但是我们每个人又能在细微处找到自己的影子。长恨此生非我有,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悲观的情绪,所以我们能和叶藏产生共鸣。短观其一生,他追求美好却始终不得,灰色的人生仿佛从幼时就已然确定,他虽然有良好的异性缘,可是他却懦弱到能被幸福所伤。如此一来,他又终是寂寞的。在我看来,寂寞其实是生命永恒的主题,是无法超脱于外的感受,是与所有爱恨相伴的,最久远的感情。而敏感,加重了这种寂寞,一个敏感的人不管有多少可以依赖的东西,都还是感觉无望,无望,无望。而无望就是无所依赖。这就好像叶藏说罪与罚,是冰炭不同器,水火不相容。全书充斥着这样的矛盾,书中的世界亦然。格格不入的叶藏终究被吞噬。
生而为人,我们终是要去面对被允许的消极,始终快乐很难,但是我们一刻也不能停下去寻找生活中的希望,永远也不能放弃。因为放弃的人,永远不会再有机会挣扎,不会再有更幸福的机会。但是好在,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在逢时,生在逢世,我们既不会因为幽闭的内心而自导自演,也不会因为死亡之歌的环绕而自暴自弃,更没有书中描绘的那无尽黑暗的苦痛萦绕。我们应该珍惜所有,虽消极被允许,但也绝不能被吞噬。我们都有着光的前程,道路尚有温存。
生而为人,何必道歉。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4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借由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这部小说一直被认定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
花了不算太短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看到一半差点要弃了。
想看这本书,本意是想要在书中获得一点能量,因为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教人要积极面对生活的书。
起初看到叶藏的故事时,虽然他一步步在堕落(在我看来),我还一直在等待他醒悟的一刻,我想太宰治写这本书总是要给人们一些希望,让那些或许在堕落的人意识到世间还是很美好的,让他们振作起来重新拥抱生活。但是我没有等到。叶藏的懦弱胆小,偏执于讨好别人的性格,他交的一帮损友,和一次又一次糟糕的经历并没有让他幡然悔悟,反而是让他堕入了更深的深渊。以后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有一种无力和绝望的感觉,我突然有点怀疑,这本书真的有意义吗?为什么看完之后会觉得这么绝望呢?
剖开每个人虚伪的假面,太宰治从从每个人的视角出发,描写他们的心理,让我窥探到每个人的心里变化。他们的堕落,他们的绝望绝不是突然产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即使是看起来很糟糕的人也有向善的一面,内心也不是如此心安理得地做着坏事。
窥探到底,发现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龌龊的思想都会有,向善的心也不差多少,只是有人表现出来,就成了所谓的恶人;有人拼命压制,用道德来约束自己 ……此处隐藏4293个字……得淋漓尽致。或是生活,或是情感,总让人在欲望的边缘行走,于是,践踏道德的底线变得顺理成章!
good-bye,剧情荒唐,没有结局,而且立意并不突出,个人感觉,比较无味。
灯笼,写在脸上的是贫苦人家的怯懦与不堪,一辈子战战兢兢,而诉求的幸福却简单如斯!仅仅是灯的亮度,也能让一家人心头涌上喜悦。或许,小众的幸福看似遥不可及,低下头,却近在咫尺吧!
满愿,故事很短,以主人公的视角,探讨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可能属于哲学吧,但我更愿意将其归于社科。美景之美,亦在景,亦在人。
美男子与香烟,内容与题目似乎有些牵强,一个宣誓用一切去战斗的作家,幻想世界皆是迂腐,尽管知道自己结局总归失败却依旧挣扎着战斗。而生活的结局,却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温馨的家庭,足矣
余下几篇,可能有些晦涩,似乎都在讲底层平民生活中的焦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对自己内心的拷问,在拷问中,或纠结,或苦恼,终究带来的是沉思,思考人生,思考价值,思考观点,在思考中灵魂得以升华!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3其实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消极、敷衍、得过且过、社交恐惧、装作合群、以及那种不指望“诉之于人”的怯懦又无望的态度。诚如所言,“胆小鬼甚至会惧怕幸福,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所以我们选择成为“无”,成为“风”,成为“空”。就像《超脱》里Henry把自己变成一个空皮包,所以没有任何情感可供伤害。但灵魂是藏不住的啊,每一个细胞的感官带动潜意识里的情感波动,它发作起来就是洪水猛兽,理智毫无驾驭之力,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心里苦闷又在乎的要死吧。
可是就算再痛苦啊,也不能像叶藏一样任由自己从内到外腐烂到发出恶臭来啊,纤细的灵魂有很多,人间失格的也只有一个叶藏,他的一生,我理解,但绝不同情。
还是用鲁迅的一段话结尾吧:“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附:作者用蔑视而又怜悯的眼光看待女性,这一点让我十分之不感冒,大概和日本社会有很大干系吧。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4病态的撕裂感。与生俱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努力想要去成为合群的普通人,去满足他人的幻想和期望。可那些格格不入的部分,像是手表中尖锐的齿轮,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在身体中里转动咬合,血肉模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摧毁自己,折磨他人。
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以前总以为有人选择结束生命,大概是因为对生命日复一日交替轮回的厌倦或失望,现在知道还有对生命不可掌控的恐惧。
太宰治的文字带着病态的抑郁,近似癫狂,懦弱而又自卑。他笔下的女人一度符合旧社会旧体制下的日本,谦卑而又温柔。
太宰治常年缺爱,对于和“朋友”“情人”“妻子”的交往没有明确的零界点。因为过于自卑和内向,无论是被背叛还是被利用,他都甘之如饴,将过错归功于自己。因为太过于孤独的人,总不会在乎对方给予的温度有多纯粹。
对于男女感情来说,纠缠不清的感情就是温床,孵化出依恋,然后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
这本书分好几个短故事来揭露人性的浅薄和虚伪,言语虽不犀利却足以丧气满满。生而为人,都不会有好结果的。
《人间失格》读书笔记15一、简介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在这本书里,人性的丑陋与虚伪,渴望与绝望,无可遁形。
主人公叶藏:本出身富贵家庭,却因为系列经历使得他敏感怯懦,以讨好别人——扮演搞笑来取悦别人。他是一个渴望爱又不懂爱的胆小鬼,一个孤独者,一个边缘人,讨好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既是一个无赖,又是一个“像神一样纯正的好孩子”。他在面对难以捉摸的人类社会时选择了极端另类的生活方式,却又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二、摘录
1.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在所谓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2.时间的流逝是平等赋予每个人的疗愈,或许也是救赎。
3.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4.唯有尽力自持,方不致癫狂。
5.仅一夜之间,我的心判若两人。他自人山人海中来,原来只是为给我一场空欢喜。你来时携风带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乱了四季,我久病难医。
6.爱好这东西啊,可真够复杂。一千种厌恶才能生出一个爱好。没有爱好的人,一般也没什么厌恶。
7.驻足而立,怅然思物,物皆物语。
8.日日做着重复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不会有悲痛的来袭。可是她自人山人海中而来,这猛烈的欢喜,我避无可避,我甘之如饴。
9.无论对谁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10.所谓世间,不就是你吗?
11.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
12.他们习惯于用平庸的笔触,美丽地勾画出原本就美丽的东西
13.善恶的观念是人定的,“恶”是人随意创造的道德词语。
14.人是不可能一边攥紧拳头一边微笑的,唯有猴子才会那样。
15.同样的事日日反复,只需遵循与昨日相同的惯例。如果能控制住粗鄙的狂喜,就不会有深入骨髓的悲伤。前方路遇挡路之石,蟾蜍都会绕路而行。
16.现在天气开始变得很冷很冷,万物的隔阂大概也会变得越来越大了吧。
17.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8.愈是敏感、愈是胆怯,愈会企盼暴风雨降临得更加猛烈。
19.也许所谓的热情,就是无视对方的立场。
20.所谓的幸福感,就像沉于悲伤的河底、闪着幽微的光的砂金一样吧,当悲伤到了极点,就会生起一种仿佛黑暗中现出微光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幸福感。
21.我尝试绕开那些悲痛,却也错过了所有欢喜。
22.沉默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聊天是极端的自我牺牲,甚至是人类能力范围内最大的奉献,而且丝毫不计回报。
23.天使从空中飞过,听从神的旨意隐去双翅,像乘着降落伞一般飘落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我落在北国的雪原,你落在南国的蜜柑田,而这群少年落在了上野公园。我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如此。
24.少年们啊,无论你们今后度过多少岁月,都请不要介意自己的容貌,不要吸食香烟,若非节日,也别喝酒。长大后,请多加爱惜那性格内向、不爱浓妆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