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影响力》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响力》读书笔记1《影响力》这本书解释了影响人们日常决策的一些心理学方法,分析人们无意识顺从别人的心理学原因,读罢收获颇多。对于我们来说,合理运用书中给出的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事情。
此外,明白了生活中让我们无意识顺从的手法的运作机理,亦可帮助我们抵制住这些诱惑和陷阱。应该说,这本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没有抽象高深的理论,而更多的是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读完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这本书列出了六种影响力的武器,分别为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稀缺,这六个武器巧妙利用人们心理深处的漏洞。人类在上万年的进化当中,形成了一种“自动反应机制”,这类似于动物的本能反应,只不过人类这种反应机制是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处理问题,但是缺点之一是人们看到某种“触发事件”往往会不假思索地作出决定,原因是我们觉得这么做往往是正确的。
举几个例子来说,别人给我们施与恩惠(不管多么微不足道),我们会觉得有必要给予报答,有时候报答的程度远远超过别人施与的程度。我们觉得“知恩图报”理所当然,一方面因为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知恩图报是美德,另一方面,我们的“自动反应机制”会让我们不假思索地认为应当报答。推销员利用我们这种反应机制可以很巧妙地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购买建议,比如超市会让我们免费试用一段时间,或者先给我们一些小礼品,我们一旦接受了这些恩惠,往往会购买他们的商品,这就是本书中所说的互惠原理。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稀缺原理,它表明人们对于变得稀缺的东西往往会高估其价值,这一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超市里经常挂着清仓大处理,限时抢购等标牌,它是想告诉我们东西在变得越来越少,我们下意识的认为这些东西变得更有价值,因此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超市生意异常火爆。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受到以上六种影响力武器的影响,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清楚的知道自己无意识犯的错误并学会怎样抵制这些诱惑。一言以蔽之,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多用自己的理性来判断周围的事情,而不是过于依赖别人的行动,这就是这本书教给我们的。
《影响力》读书笔记2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小贩、投资理财、保险、保健医疗机构的运营商当成好捏的软柿子?为什么我们老是会买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影响力》给了我们答案。《影响力》从顺从心理学角度,围绕左右人们行为力量的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六大原则,分析它们如何在购买、捐赠、让步、选举或赞成等请求之中,发挥巨大的力量。
互惠:
互惠原则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给予、索取、再索取。人类祖先在互惠和有债必偿的信誉网里分享食物和技巧,得以生存繁衍。因此,人类社会必须保证社会成员全都被同化,遵守并信任这一原理。正如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灌输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的思想和理念,互惠原则所向披靡,甚至适用于强加的恩惠、触发不对等交换。那我们对何拒绝互惠原则的请求者呢?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就接受,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就置之不理。
承诺和一致:
承诺和一致原则来源于人们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因此我们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它不光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特别是每当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适用于我们对正确行为的判断,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我们的看法取决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然而问题来了,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纽约时报》皇后区的一起街道凶杀案说明了这一点,半个小时内,凶手公然对一名妇女三次袭击,而38位公民却漠然视之。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根据别人的反应进行判断,既然没人在乎,就应该没什么问题,旁观者群体没有帮忙,不是因为他们无情,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确定。
喜好:
喜好原则很容易理解,我们大多数人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然而,特百惠利用朋友聚会营销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可以想出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权威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灌输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部分是因为他们有智慧,部分则是他们能对我们奖惩。读后感很多情况下,只要权威人士说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这点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体现的较多,如领导决定某事了,下属一般不会去思考决定是否正确,而直接执行。
稀缺:
俗语“物以稀为贵”,说的就是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而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要比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如在拍卖会,众人争抢一件物品,物品往往被抬高价格。拍卖中的赢家看起来更像输家,而输家看起来则更像赢家。
通过《影响力》一书的透彻分析,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收藏、拍卖、谈判、粉丝、赠品、逆反心理等等。也许以后我们还是会被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等左右或是影响,但至少我们能更客观冷静的进行分析,从而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影响力》读书笔记3《影响力》里介绍的第二个原理是:承诺和一致,意思是我们都有一种要做到(而且显得)与过去的行为相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在这种压力下,我们总是希望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以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崇尚前后一致,而认为做不到前后一致的人是混乱的、不道德的、智力缺乏的、不能坚持的......
在“承诺和一致”的影响下,我们甚至会做出一些明显违背自己利益的事情来:在一场偷盗实验中,研究者的同事在海滩上随机找路人作为实验对象,把海滩浴巾铺在实验对象旁边,并在浴巾上躺下,还随身携带着收音机。随后自己朝海滩走去并把收音机留在原地。几分钟后,扮成小偷的研究者走过来假装要偷走收音机,而20个实验对象中会站出来阻止小偷的只有4个人。可是如果研究者在动身前往海滩前对实验对象说一句:注意一下我的东西,则会挺身而出阻止小偷的实验对象从4人增加到了19 ……此处隐藏14436个字……下心)。个人感觉这本书值得一读,下边是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做的一些笔记。
六则原理“让人们说是”:
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短缺
1、影响力的武器
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讲出一个理由,那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可能性就更大。如:
请求+原因(因为...)
认知对比:先将比较贵重的商品展示给顾客可以赚到更多的钱(顾客会认为另一件更便宜)
2、互惠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尽量以相同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做的一切。
“拒绝-退让”策略(让步-对比相结合)。
请求:先提出一个比较大、极有可能被拒绝的请求,然后被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一些或者你真正感兴趣的请求。(先大后小请求顺序)
3、承诺和一致
如果我让你作出承诺(即选择某种立场),我就为你下一步机械地、无意识的保持一致的行为准备了舞台。一旦选择了某种立场,固执地坚持这个立场是一种自然的趋势。
每一种承诺策略都会先诱使我们采取某一种行为或者发表某种声明,然后再利用我们要与过去的言行保持一致的压力迫使我们就范。
△作为一种获得承诺的手段,书面声明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这是一种物质证据,而且可以出示给其他人看。
一旦人们主动作出一个承诺,自我形象就会受到一致性原理的双重压力。一种是来自内心的压力,它迫使我们的所作所为要与我们的形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来自外界无形的压力,它要求我们要按照他人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的形象。
4、社会认同
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尤其是当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情,我们就会断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
(1)不确定性:当人们对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时,他们依靠其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的可能性更大。
(2)相似性: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行为恰好与我们自己的行为一模一样时,社会认同原理就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5、喜好
光环效应:一个人的某一正面特征会主导人们对这个人的整体看法。
(1)外表的吸引力:外表有吸引力的人在需要帮助时更容易获得帮助,而且在改变人们的意见时更有说服力。
(2)相似性:我们喜欢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如穿着、兴趣和背景等
(3)一般来说,我们会相信别人的赞美并喜欢那些说好话的人,即使明知道那是奉承并且与事实不符。
△中国式迎合:对方说结论,补充支持结论的现象;对方说现象,可以补充类似的现象以创造相似性。
(4)接触和合作:一般来说,我们总是比较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
我们过去看到某种东西的次数会影响我们对它的态度(在给客户发邮件时,最关键的是把握对方使用的语言习惯、用词习惯以及平时都看什么词汇,才能确保对方容易接受)。
通过接触产生的熟悉感通常会引起人们更多的好感,在建立起好感的过程中,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关联
不管是在好事还是坏事中无缘无故站了边,都会影响到我们在旁人心目中的形象(如请明星做广告)。参考名人与商品的联系。
“当所有其他因素都一样时,你会为同性别、同文化、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加油鼓励。而你想要证明的是,你比其他人更优秀。你为之加油的那个人就是你的代表,当他胜利的时候,你也胜利了”。
通过彰显正面的联系、掩盖负面的联系,我们试图让旁观者对我们有更高的评价,并对我们产生更多的好感。
△如何保护自己
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直接放在那些令我们对让人顺从的行家们产生过多好感的事情上,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是否已经对他产生了过多好感这一事实上。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这种人的喜爱程度已经超乎寻常,那这时我们就要采取行动保护自己。
当我们作出任何一个顺从他人的决定时,都应该把我对请求者的感情与他提出的要求分开。
6、权威
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而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
不需要权威的实质,只要带点权威的象征,就足以让我们停止思考,进入唯唯诺诺的顺从状态。
(1)头衔权威的象征
一种权威的象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与权威本身一样有效。
(2)衣着
制服。
(3)外部标志
珠宝、汽车等。
△如何保护自己
(1)这个权威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
(2)对这个权威要相信到什么程度?
7、短缺
爱一样东西的方法就是意识到你可能会失去它。
即使是时隔1年,回头看到这读书笔记,依然振聋发聩,对我而言,好记性真不如烂笔头,读一本书,要是没有做任何笔记,时间久了,就成了过眼云烟。毕业后就很少读书,非工具书。这些年关于摄影的书籍买了不少,然而像《影响力》这类好书,读得确实是少了些。
《影响力》读书笔记15前言:该书为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西奥迪尼所著,是一本通俗的社会心理学读物。本书语言较少用专业性术语,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且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度剖析影响力的逻辑。
正文:书中介绍了六种影响力的武器,分别是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其实,这些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
1
互惠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作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互惠源于我们内心的负债感和感恩图报的心理。当别人给我们一些小恩小惠,就能提高我们照其要求做的概率。
2
承诺与一致
承诺与一致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无声无息地影响我们的行动。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会想方设法地以行动证明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为什么人的一致性动机如此强大?其实,依照人们普遍的感觉,言行不一是一种不可取的人格特征。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会被看成表里不一,易遭人诟病。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3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我们进行是非判断的标准之一取决于他人是怎么做的,尤其是我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时候。而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当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提个技巧:当我们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最佳的策略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的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尽可能精确地说明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而不要让旁观者自己判断,因为尤其是在人群里,社会认同原理有可能会使他们认为你的情况并不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