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1《窗前的气球》是二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二篇课文。第六组的专题是“真情关爱”,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同学间真挚友情的故事。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一个人在病房里非常孤单,感到真没意思。小伙伴用线拴住了红气球,并画上逗人的笑脸,放飞到科利亚病房的窗前。科利亚看见了,高兴地笑了。窗前的气球是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句祝福,一份关爱,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他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我在设计本课时重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教学生字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我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让他们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识记字形,认清生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有哪些字与这个生字的字形很相似。在师生评议的时候,让他们汇报。在他们汇报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他们观察“病”和“床”这两字的部首,让他们比较这两个部首的不同之处,指导他们如何写好“病”字,和他们一起认识“周”的字形结构,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生字的能力。
2、抓住课文的主线,理清课文的脉络。
在学习课文时,我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更好地学习课文的内容,出示学习提纲:课文讲的是谁?为什么窗前会有个气球的?让他们自读课文,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让学生体会科利亚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评议中,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通过品味好词好句来细细地品味课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抓关键词感悟,以悟促读,理解角色的心理,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重点词语为抓手,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深入与阅读材料形成对话,同时借助课件的直观感受与语言描述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2《窗前的红气球》课是一篇描写同学间友情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进了医院。科利亚一个人在病房里很孤独,感到没意思。小伙伴们用线栓上红气球,并在气球上画个小脸,然后放飞到科利亚病房的窗前。科利亚看见了,高兴地笑了。
二年级的语文字词是重点,因此在教学识字部分用的时间长,比较灵活,运用了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识字,让枯燥无味的生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因此学习课文内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上。那么到底怎样指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呢?我给学生的朗读设计了三个层次:1.准确流利的读。2.、流利的读,有重音的读。3.带上表情读,从而解决这一教学重点。
当然,我也发现诸多不足之处,评价语太单调,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染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因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但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时,我的评价语总是显得比较单调匮乏,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能通过从回答的学生让其他学生受到启发或者吸取优点,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3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22课——《窗前的气球》一文主要写一个名叫科利亚的男孩因得了传染病而被隔离,正在他倍感寂寞之际,他的同学放了一个带笑脸的红气球在他窗外以表慰问。课上了一半,突然,xx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气球是红色的而不是其他颜色呢?”我下意识地一怔,马上把这“球”踢给了学生:“谁来说说?”课堂内先是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小手如林。
“因为红色很好看。”
“我想红色应该很容易让人看到,因为在窗外,不显眼就看不到了嘛。”
“我们过年过节的时候不是到处都红的吗?不是有个词语叫红红火火什么的,就表示说什么都会好起来呀。”
“红色让人觉得很暖和,可以安慰他。”
我在旁边一个劲地恩啊表扬他们,心里也洋溢着温暖。此时,xx嘀咕起来,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问;“你有什么想法吗?”他“嗖”地一下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已经知道答案了,红色就代表了他们真诚的心。”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4《窗前的气球》一文主要写一个名叫科利亚的男孩因得了传染病而被隔离,正在他倍感寂寞之际,他的同学放了一个带笑脸的红气球在他窗外以表慰问。
在我课上到一半,讲到窗前出现的这个气球时,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问我:“老师,为什么气球是红色的而不是其他颜色呢?”我顿时一愣,说实话,我在备课的时候根本没考虑这个问题,谁能想到孩子会问这个问题呢?
我脑子飞速旋转,这时我想到武校长说过,当你还没想出该如何正确回答学生的问题时,不妨先把“球”踢给学生,好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于是,我说:“对这个问题,我们二(5)班的聪明的小朋友,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谁来说说?”课堂内先是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小手如林。
“因为红色很好看。”
“我想红色很醒目,应该很容易让人看到,因为在窗外,不显眼的话科里亚就看不到了嘛。”
“我们过年过节的时候不是到处都红的吗?不是有个词语叫红红火火嘛,这表示吉祥、喜庆。也就是告诉科里亚,他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对,上次我跟爸爸去看一个病人的时候,就是买的红掌这种花,红掌就是红的。”
“红色让人觉得很暖和,可以安慰他。”
“红色让人想到太阳,就会让人觉得有希望。”
真想不到,孩子们会有如此不同但都有道理并且代表着他们美好心愿的答案。我一个劲儿地表扬他们,心里也洋溢着温暖。
此时,就在他们七嘴八舌发言的同时,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然后我面带笑容地说:“红色其实是代表了同学们真诚的心呀。”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不要怕课堂上有意外出现,意外总是难免的,当老师巧妙处理时,意外也精彩。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5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本堂课中,课文的读贯穿了整堂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从科利亚的心情入手,抓住“真没意思”,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顺利地进入课文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孤单,难过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如果你是科里亚,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与科利亚融为一体。这样使学生入境生情,真正进入科利亚的内心世界,集中全部的心智与文本对话,去感受体验科利亚的无奈,然后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到科利 ……此处隐藏7384个字……有以下两点比较满意:
1.设计围绕科利亚的心情变化展开。通过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引
出科里亚的孤独寂寞“科里亚觉得真没意思”,又通过红气球的涉入,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找出重点句“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对比思考科利亚先前的心情,并通过找重点句让他们理解科利亚心情不好的原因,接着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看到科利亚心情变好了,通过这个问题:他为什么会高兴地笑呢?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以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结束本课。
2.朗读指导比较到位。每次读都是有目的的,如:科利亚独自
躺在病床上的孤独心理,我先试着让学生读“静静地”“呆呆地”这两个词,让学生体会科里亚自己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孤独寂寞又无奈的心情。再通过悲伤的音乐让学生带着感情读就水到渠成了。
经过这次教学,我也看到了很多不好的地方:
1、同学们在升起气球前的争论,小伙伴在拉动气球的言行和心愿……这些空白点能为孩子们提供想像的空间,同时这些空白点也是学生们理解文本中小伙伴对科利亚的真挚情感的突破点、语言表达的生成点。但是我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空白点,只是让学生粗粗地谈了谈,在他们读的时候也没有正确地指导。
2、由于时间关系,本来有个拓展环节也为涉及。就是让学生在准备的卡片上为科里亚写句话。
3评价语太单调。我曾在一本书上肯到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足以可见,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染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因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但是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举手的也就这么几个人,课堂上一点活力也没有,这样的课堂,不仅学生会觉得没兴趣,连老师也会厌烦,渐渐地课堂也就无所谓课堂了。
总体来说我对这节课不甚满意。不过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学还是比较满意的,还是比较扎实的。整体的把握和课堂的掌控还是比较自如的。这也是欣慰地地方。我想通过这节课孩子应该会对生病住院的科利亚发出真心同情和理解。不过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缺陷才会有改进,有改进才会有进步。我期待我下一次的进步!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14这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课文。气球是孩子平时常见喜爱的玩具,可在特殊时刻却成了小伙伴们传达爱心的工具,从孩子们天真的行为中看到了孩子们心灵的纯洁、感情的纯真。红气球是伙伴们的笑脸、是同学们真诚的问候……
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比较满意:
一、教学设计围绕一个点展开。
这故事是从科利亚生病而来的。因此,抓住“病”字的教学而展开整堂课的学习。低段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教学,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先教学“病”字框,然后书写,带着学生一笔一画仔细的板书,“一点要居中,一横要短,一竖撇要舒展,一点低着头,一提向上方。里面一个丙。”接着给“病”字找朋友,课文中就有很多跟病有关的词语,这样做,一是为了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的教学打下情感铺垫。
二、课堂教学抓住一条线进行。
体会科里亚的心情是这一课时的重点。课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心情。有了自己的感受做铺垫,学生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利亚孤独、伤心。当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了情感共鸣之后,学生能很快的找到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孩子们以角色体验来解读文本,我引导学生拓展理解了 “谁也不准……他也不能……”,又引导学生找到“静静地、呆呆地、一角天空”等词句。学生以朗读表达感悟,再以感悟递进朗读,使得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了火花、产生了共鸣,使得朗读声情并茂。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也看到了很多不好的地方:
1、有些内容处理不合理。在体会“真没意思”这块内容时,让学生找重点句里的重点词语时,对“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没能很好的把握。应该说,这一句是这一段中的重点句,像“一角天空”这样的词语用得如此精辟,我却没有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2、课堂上,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精彩的课堂,老师总能和学生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我虽然在引导孩子体会,很多时候自己却没能停下脚步来投入,而是满脑子的走教案。一堂课,形势匆匆。也因此,很多时候,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用我老师的语言代替了孩子们的言语,特别是在课堂的结尾处,这气球代表了什么,由自己的几句总结性发言结束,使得课堂留下嘎然而止的意味。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缺陷才会有改进,有改进才会有进步。我期待我下一次的进步!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15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接触的事情比较少。于是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也觉得真没意思,这样的体验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于是在说自己的体验时,有话可说,也能真切的体会到科利亚的心情,和科利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于是,在有感情朗读这段话时,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朗读任务。另外,在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的时候,学生也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感悟,他们会从具体的重要词句来进行品味、揣摩,体会人物的心理。这比教师进行纯技术的朗读指导效果要好。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奉献,更别说体贴照顾别人了。这篇课文是向学生进行助人为乐教育的好教材,课堂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帮助别人的乐趣。
一个小小的气球,学生们可以用它来做游戏,可以作为他们相约偷玩信号。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气球,却是爱心的传递员,它给科利亚的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课文留有许多的空白点,如:科利亚独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独心理,同学们在升起气球前的争论,小伙伴在拉动气球的言行和心愿……这些空白点能为孩子们提供想像的空间,同时这些空白点也是学生们理解文本中小伙伴对科利亚的真挚情感的突破点、语言表达的生成点。执教了本文之后,有以下两点表示满意:
1、教学设计围绕一个点展开。低段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教学,根据这一特点,也根据学情,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抓住“病”字的教学而展开整堂课的学习。先教学“病”字框,然后书写,接着给“病”字找朋友,找找课文中有“病”的句子,是哪一些,读一读,一是为了加查学生预习课文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是在朗读的过程中随机理解科利亚生病时孤独寂寞的处境,为后面同学的问候打下情感铺垫。整个来说,教学时是按照这样的环节实施教学的,预设得比较成功。
2、课堂教学中的第二个重要的环节——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安排了学生的自渎、感悟的环节。这些说起来有些广,但是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之后,在这一方面已能得心应手。我只是在其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练习,如:说话训练,情景想像等,把课文中的空白点对学生进行适当引领,这个环节应该是也还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