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班主任教学反思1从事教育工作几年,第一次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深感工作的不易和繁琐,同时也能感受到在每天的课堂管理中的个人成长。在这个过程里离不开学校先进的育人理念、办学宗旨和同事的帮忙提点。而能让个人的教学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自我反思。
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再加上刚从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中脱离,各种小学生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上课出现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在所难免。作为一年级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先不要着急,只要有爱心、耐心,再加上一定的教育措施,相信孩子们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一定会养成。
一年级的孩子一入学,我就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让他们认识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早早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早晨到校先把一天需要用到的书本和文具放到桌子里,然后阅读绘本。再就是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比如在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时,就首先让他们明白怎样做才是专心听讲。为此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小朋友,要记住: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要发言,先举手。头正,身直,脚放平。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老师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这样既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小学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为了巩固教育成果,我也挖空心思。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对表现出色的孩子我都是及时大力表扬,这种表扬,有时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有时是给一朵小红花,送一颗小红星等。当然大多时候都是当众表扬。对那些不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循循善诱。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总之都是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信心。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教育控制的能力差,处理不好学习和玩耍的关系。导致了上课拖拖拉拉,完不成学习任务。这首先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要创立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而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学生要有足够的情绪上、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有勇气迎对学习的挑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尊重、爱护、喜欢每一个学生,善于蹲下来与学生谈话,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他们的学习伙伴,是他们的大朋友。使学生信任自己,这样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无比重要,教师不能用不恰当的评价把学生推向消极的一方,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更多的证明的鼓励与肯定来让学生获取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他们创造了自主参与学习的良好环境。
老师还要让课堂生动起来。这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充满童趣,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符合儿童特点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有意注意时间短,一般只有15至20分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在学习中适当穿插儿歌,开展游戏,让课堂动静交替,让学生保持较强的求知欲望。
再就是老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前总觉得一年级的自我学习能力差,但逐渐放手后,发现不少惊喜之处,如让个别同学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其带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舍弃那些学生厌烦的过多的讲解,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去做,学生能说的,让学生去说。教师要多听学生的意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以上是个人一个月以来从事一年级教学工作的体会和反思,我相信只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多动点心思,多费点力气,多下些功夫,在驾驭课堂和班级常规管理的能力必定能逐步提升。
班主任教学反思2我有幸参加20xx年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经过暑假培训,再在网上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学习中使我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班级管理有了更多的策略指引。通过这次的培训,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班主任要擅于激励学生,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公开场合大加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他们在愉悦和满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闪光点,如:让写字漂亮的学生出班报,抄写班级张贴的名言警句;让爱好绘画艺术的学生为黑板报添枝加叶,美化班报;让喜欢唱歌等文艺节目的学生在班级及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会上登台亮相……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
二、以前就知道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但却只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个说法,而从没去考虑过如何去把这一角色在自己身上转换或者定位,更不知道该转换定位到哪个方向上。现在知道,一个小小的课堂凝聚着太多的教育思想,每一个教学环节包含着太多复杂的因素,在课堂教学问题上,有多少知识都不够用,有多少能力都不够强,有多少本事都不够大。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无法与团队的力量相比,一个教研组,一个年级组,一个研究团队,他们面对教育问题的过程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教育力,我们需要这样的团队,我们需要真正的拉起手来,在团队中彰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在理解中增加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打造我们的群体写作能力。我们的集体备课,上研究课都发挥了团队的作用,可我们写的文章很少拿在一起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善于把自己写的拿出来互相欣赏修改,我们群体的写作能力将大有提升。
三、多一份快乐的心态。快乐是一切的源泉,快乐是一切的终点,快乐是一种心态。
现在懂得:多一份快乐的心态,就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而不是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多一份快乐的心态,就会永远保持一颗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用自己的教育之火点燃孩子的心灵之火;多一份快乐的心态,就会发现每个孩子其实是一朵娇艳无比的花,不过他们有的是盛开的牡丹有的是带刺的玫瑰,有的是傲人的梅花,还有的是待放的花蕾……正是由于他们的多姿多彩,姹紫嫣红,世界才变得五彩缤纷。
四、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所以,我现在认为,身教胜于言传,教师要用榜样熏陶学生。榜样示范是有效发挥德育功能的方法,班主任教师是授业、解惑者,更是传道者,率先垂范,深刻领会身教重于言教的哲学意义。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得体的语言、文明 ……此处隐藏20109个字……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班主任教学反思15以前我做班主任,不外乎管管纪律,处理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有所进步,使用的策略无非是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自从参加了“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给我触动很大,通过对各个案例解决的方法的学习,认真听取专家的分析,我才知道班主任工作需要更多艺术和技巧。
一、建立民主的班风,全员参与班级管理。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总是把自己摆在领导者的地位上,班级无论大事小事老师说的算,学生只能服从,没有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所以往往造成老师唱独角戏,虽然老师整天忙碌,可收效甚微,通过几个模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既然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就应该营建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将这个班当作自己的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那班主任首先应表明这一观点,告诉学生在这个群体中,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大家都是班级的小主人,我们班级大小事靠得是大家。班规大家制定,执行时,人人都是裁决者,班干部或班主任是执行者。这样一来,谁也不愿去违反自己作出的规定,即使犯了规也甘心受罚并力争少犯。并在班级中实施了“首问责任制”,那就是无论何事第一个发现的人就要根据情况自行处理或报告老师,知情不报者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这也是在无声的培养同学们班级主人翁意识。
其次,班主任做个标准的天平。平等地对等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优生,漠视差生,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优生犯了规,要严肃处理,差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易犯错,因而处事过程中,更要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要学会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赞扬,让他们找回自信。另外一个班级中,无论男女,不管优劣,班主任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近他们,谈心交流,利用班会、晨会课共同解决一些矛盾,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再走进他的的心灵。因而班主任还要扮演好教师、朋友、父母等多重角色,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
二、重视班级组织建设,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因此我高度重视班干部队伍建设,在以前的工作中,班干部的选用一般都是根据老师的观察,把一些有组织管理能力任命为班干部,没有全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没有考虑到其他学生是否认可,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一做法的缺憾,本学期,结合学习到经验在班干部任命上我就进行了一下改革。用充足的时间来确定班干部。班干部确定下来后,我立即召开班干会议,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更重要的学会自我约束,树立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让他们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而且大胆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例如班级会议、主题班会、编排座位表、卫生值日、课前准备时等有关工作基本上由以他们为首的几个班干主管,并做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必要时我就从旁指导,每项工作完成后,都及时找他们来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提出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使班干部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能更好的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我对班干部的工作也作了很多的指导,通过干部们反映上来的问题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并和他们一起研究解决办法,使他们的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学们对他们的工作也表现出积极支持,另外,为了能让更多学生体验到班干部的辛苦,把部分干部岗位实施了轮换制,让更多学生走向干部岗位,特别是让一些行为习惯的不好的学生担任一届或几届干部,使其从内心感受到应该做好每一件事,应该尊重每位班干部。
通过两个月的学习,我对班主任工作技巧和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三、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良好的习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班主任“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模块中也着重介绍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的方法,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老师才能在班级管理中游刃有余。在以往的工作中,我管着学生不违反纪律,管着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虽然一时之间也没有看出有多大的弊端,但也是经常按下葫芦浮起了瓢,老师整天忙碌于琐事之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搞清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班主任是管理者,更是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班主任除了要管理班级,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哪些事情不宜在哪些场合去做,让学生感觉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人去做,只有养成了习惯,班级管理才能上一台阶。
另外青少年是最容易被激励的一群人,他们有的是热血和激情,只不过苦于找不到地方去抛洒。对青少年真正有说服力的不是功利,反而是那些听来言简意赅的点破学习“价值”的激励语言。这就好比是一名导游,把游览之地的价值挖掘得越大,就越容易诱发游客前往的欲望。即使目的地是荒草萋萋的土堆,也会引发游客的无限感慨和情思。
时下很流行“精神家园”一说,其实每一个人在物质世界的需要之外,还需要寻找一份恒久的精神归宿,从古今中外的伟人例子来看,促使他们努力钻研的强大动力往往不是物质的诱惑,而是来源于内在的精神需求。
班主任不能只把班规处罚挂在嘴边,纪律是底线,是惩戒,是最后的手段,而不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育人目标。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精神导游”,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研究导游的艺术,承担起帮助和引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