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阳光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阳光教学反思1点拨引导,营造对话互动的深刻性
师:大家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读)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师: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生:阳光是金色的,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生:阳光很宝贵,金子也很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师:那为什么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生:金子有钱可以买得到,阳光有钱都买不到。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教室里一片寂静,无人发言。)
师:你能不能联系课文,联系平时的感受,说说阳光为什么比金子更宝贵。
生:有了阳光,田里的禾苗长得更绿了。
生:阳光照在小树上,小树就更高了。照在鲜花上,鲜花更漂亮了。
生:阳光照射在河面上,小河就闪闪发光像长长的锦锻,很美丽。
生:所有动物、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生:冬天的时候,我奶奶一看到出了太阳,就搬一把椅子坐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她说这样很暖和。
生:有的时候一连下好几天的雨,妈妈洗的衣服一直都干不了,她就很烦。太阳一出来,妈妈就特别高兴,把湿衣服晒在太阳下,还把全家的脏衣服都洗干净了。
【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善于点拨引导,做思维的向导。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在本案例中,学生在回答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时,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浅思辄止,没有深入地去看问题,这时,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方向调整到联系课本、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谈,这一灵活地点拨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个性的亮点在动态中自然生成。
阳光教学反思2《棉鞋里的阳光》,这是一篇来充满家庭温暖的短文。讲述了妈妈格外体贴年老的奶奶,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妈妈的举动影响着小峰幼小的心灵,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着奶奶晒棉鞋。赞扬了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让孩子们懂得应该怎么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语文课零声响了,看着窗外的阳光,我突然想到了,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去上。一边让孩子们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一边让孩子们感受着课文里家庭的温暖。来到操场上,我让孩子们四处散开站在我周围,并提出要求:你可以在操场上尽情地跑,可以和同学们做游戏,可以坐着晒太阳,不过想一想,阳光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后开始活动了。温暖的阳光下,飞奔的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迎合着满校的春色,真是春日里的好一幅画呀。
看着时机应该成熟了,我把孩子们叫到身边。他们都乖乖地肩挨着肩,有的手拉着手,小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我。我微笑着问道:“谁说说阳光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小手“呼啦”一声举起来了,如小树林般热闹。
“我觉得阳光带给我们的是快乐!”一位小男孩儿喘着气,咧着小嘴,大声说着。看来这孩子是刚刚享受过阳光下和同学一起玩耍的快乐。
“阳光带给我们的是温暖!”没有等我表扬那男孩,这一边又一个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是啊,看看这孩子,小脸红通通的,衣服敞开着,这早春的风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丝凉意。
“汤老师,我知道,我知道。”扎着俩小丫头辫子的香香迫不及待地在我眼前晃动着高举的小手。
我笑着,拉着她的手说:“看来你享受的阳光和人家的不一样,那就你来说。”这孩子高兴地说:“我觉得阳光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太聪明了,我鼓励大家表扬了香香。
我看正题可以切入了,于是紧接着就问大家:“那请你来想想为什么阳光会带给我们健康?”虽然少了几只小手,但是小朋友的眼睛始终是跟着我,我很高兴。叫了身边的一位男孩子,他回答说:“阳光可以杀菌,我奶奶经常把被子、鞋子拿到太阳底下晒。”我又一次地被孩子们的聪明感动了。
“那我们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被子呀?”我把课文的内容搬上来了。同学们经过预习,基本上都会读、会理解了。
“妈妈人很好的。”
“妈妈想让奶奶睡得暖和一点。”
“妈妈很尊敬奶奶的。”
“还可以把被子里的细菌杀死,使奶奶身体更健康。”
在阳光下,孩子们高兴地回答着问题。周围是那么宽阔,孩子们的思维又是那么的活跃。春日的阳光就是那么灿烂,照得孩子们的小脸庞通红通红。封闭的教室换成了开放的大操场,不同的感受,使孩子们的笑容多了,回答问题的欲望高了,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阳光教学反思3一连两个星期都是阴天,导致我的新课一直停滞不前,只好先上期中复习课。直到星期四,终于盼来了太阳,可刚要上课时,太阳又躲了起来,只怪天公不作美,无奈科学老师上课还要看老天的脸色。星期五迎来了大好晴天,就赶紧调课完成了《阳光下的影子》的教学。
《阳光下的影子》这节课共分两块内容: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整理我们的记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测得的数据较少,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稍作调整,希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影子观测器,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而老师给出提前测好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柱状图,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在课后持续测量,验证规律。
课堂上,我把大量的时间都安排给学生进行观测,好在有影子观测器,操作起来很方便。第一节课时学生对影子观测器很感兴趣,拿到之后没有调整好指南针的角度和刻度盘的角度就马上开始测量,很多小组的数据都是错误的,所以第二节课我着重强调了影子观测器的使用方法,确保每个小组都会使用之后才开始实验。课堂上时间有限,我让学生们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记录,分别测量四次,记录下影子的长度和方向,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只要操作正确,从数据上还是可以看出变化的。学生发现影子的角度在发生偏转,并且偏转的方向是由西向东偏,同时发现影子的长度也在变短,有一个班的学生测量时发现影子长度先变短后变长,他们起初以为测量出现错误,后来集体讨论认为影子变短时正好太阳是直射的,此时太阳处在位置最高点,这一点倒是上课的意外惊喜。
这节课最让我难以掌控的是把学生带出去实验的纪律控制。本来在实验室里就已经很吵,带到外面以后更是把小鸟放出笼子吵翻了天。好的学生会认真地测量和记录,调皮的学生就相互追逐打闹,实验结束时到其他同学那里把数据抄过来,还有些学生故意挡住别的小组的阳光,老师管住了这边,那边又吵开了。对于班里有些从来不记录不听课不实验还打扰别人的学生,我真的是用尽了办法,与家长反复沟通都不见效,我只好要求这些学生上课时只要不打扰别人,可以看书画画或是写作业。最近在班里推行了“大嘴巴” ……此处隐藏5694个字……合讲解,让学生生慢速体会动作,加强学生身体协调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进行练习,口令可帮助学生熟记动作和节奏。
4.习惯性动作记忆的影响
纠正方法:总结动作规律,帮助学生熟记动作,防止动作的遗忘和混淆。如《七彩阳光》中,每一节动作均以左脚开始,左右对称。收左脚出右脚,收右脚出左脚,衔接流畅。随音乐进行动作记忆练习,帮助熟悉和记忆成套动作。
阳光教学反思12《阳光皮肤》这篇课文以课堂对话为主线,通过“我”的一番话写出了南非黑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我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课前落实了语文知识,课上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采用质疑互助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和思考问题,课堂上关注所有学生,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质疑时,能根据学生思维深浅度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有思维含量。
教学过程的推进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求知需要,课堂呈发展趋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知识得到了积累,情感得到了净化。
阳光教学反思13本文充满童真童趣,并赋予爱的教育。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副描绘出佳子在草坪上享受阳光的情景。
第二幅描绘出佳子把包在裙子里的阳光带回家送给奶奶的情景。教学时,可以根据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相应的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亲情之爱。
回顾整堂课,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准确。生字教学的目标完成较好。学生对认读生字和会写生字都能把握到位。
而且能在在识字的基础上读文,体现了学以致用。但是在教法上,缺少情趣,不足以吸引学生,需要改进。
阳光教学反思14最近,我想了很多很多。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会问“苹果为什么有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之类的问题,而十一、二岁的孩子却变得提不出任何问题了呢究其原因,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老师。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立刻拉了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于是,在课堂上提问便成了老师的专利,回答是学生的义务。长此以往,学生便成了脑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了,如此这般,后果将不堪设想。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说明,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万事万物都爱问个为什么,他们常常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针对问题寻找一种独立的解释,甚至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上写的不同方向大胆提出疑问,去探索客观真理。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主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维护和发扬学生的这种天性,要让学生简单上阵,畅所欲言,让他们有机会说,敢于说,甚至人人争着说,培养他们的独特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放飞学生的天性呢
一、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
许多教育学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我们应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理性、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虽然他们将来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明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学会主角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而且只要作出必须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小班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帮忙每一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用心的引导作用。不仅仅教师能够问学生,学生也能够问教师。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当学生突然举手提出第一个疑问“阳光钻进棉花,棉被为什么会暖和”时,我若孰视无睹,那么学生就无法享受到参与的乐趣,无法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更谈不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为了师生平等,生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在进行各种交往活动中,教师给“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机会应是均等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潜力比较强。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理解的信息发生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起源于质疑。可见,具有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务必具备的素质。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用心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理解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用心思维的过程。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教是为了到达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应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我们应保护学生质疑的用心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阳光教学反思15《棉鞋里的阳光》一课主要写了妈妈为奶奶晒棉被,“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妈妈为什么要晒棉被呢?在得知晒了棉被,奶奶盖起棉被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棉鞋里的阳光》一课主要写了妈妈为奶奶晒棉被,“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妈妈为什么要晒棉被呢?在得知晒了棉被,奶奶盖起棉被来就觉得暖和。同样道理,“我”为奶奶晒棉鞋,那奶奶穿起棉鞋来不是更暖了吗?于是“我”也学者妈妈,为奶奶晒起棉鞋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上我安排了较多读的时间。有学生自由读,学生分小节读,学生分主角朗读,男女生读等。在读中,适时抛砖引玉,比如:“小峰看到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奶奶盖着暖和的被子睡着了,他会怎样想呢?”“小峰为什么(轻轻地)奶奶的棉鞋晒了呢?”等等。从文中的一些细节来体现小峰爱奶奶,孝敬奶奶的拳拳之心。
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人是如何互相关心的。我们班同学的回答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其他同学。